校友风采:汤元彰——到达即是出发

发布时间:2013-10-18阅读:

汤元彰:到达即是出发(组图)

 

汤元彰:到达即是出发(组图)
 
汤元彰:到达即是出发(组图)
 
汤元彰:到达即是出发(组图)
 
  对于有些人来说,出发就是出发,到达就是到达。

  对于汤元彰来说,到达即是出发。

  刚从北京飞回泉州,公司已经为他订好了下一站的机票。这将是他在这个初春的第9次起飞。

  “如果要算的话,去年的行程大约环绕地球飞行三周多,今年的行程也将马不停蹄吧。”汤元彰说。

  不是每次飞行都有幸成为惬意的旅程。对于汤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来说。更多的飞行,是一种必需的奔波,紧凑的辗转。

  所幸,在这种奔波辗转中,怒放的青春,可以无悔;飞行的方向,愈加笃定。

  汤元彰,处女座的男人。这个刚刚三十挂零的小伙子身上披挂了太多光环,这些光环足以将他衬托为成功人士。但汤的身上,并没有成功人士所惯有的孤傲和威严。在他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心目中,谦逊、温良反而成为他的性格中最突出的部分——无论是在他的办公室,还是在外面的社交场合,他总是温文有礼。

  他可以在星级酒店大快朵颐,也可以在街角小店吃碗拌面。这和他良好的家教有关,也与他多年历练的职业素养有关。

  他可以在白日坐在办公室里,也可以在午夜穿行于夜场。每一种角色都是他,都是人生。这种无缝衔接,源于他对生活的理解,这则与他的梦想有关。

  “不务正业”的好孩子

  汤元彰出生在福建福安一个颇为知名的艺术世家。身为教师的父亲、著名画家的哥哥对汤元彰的影响很大,艺术的细胞也在汤的身上得到传承。

  近海的故乡,从小就给了汤元彰一副大海的气魄和胆识。在中学的时候,从未出过远门的他就敢瞒着家人,带着区区500元钱,一个人打起背包,先下深圳,再上北京。那两次远足,给这个农家小院里长大的孩子触动极深——原来外面有这么高的大厦,有这么繁华的街景。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,在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里,将梦想悄悄种下。

  上帝总是会眷顾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。当许多同龄人还沉浸在青葱岁月的儿女情长中时,汤元彰却已经开始朝着梦想踽踽独行。作为华侨大学艺术系的学生,他却对文学情有独钟,并同时担纲校内多个社团的骨干力量。大学四年,也是他初试锋芒的四年——他先后编绘华侨大学校园图、策划主办华侨大学艺术系的系刊《VISION》、华侨大学视觉杂志社的杂志,还曾代表华大参加首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。事实证明,这些看起来“不务正业”的举动,成为他后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厉兵秣马。

  现在的汤元彰,很少回忆以前那段学生岁月。不回忆并不代表忘却。恰恰相反,那段读书生涯是他生命中最难抹去的一部分——他现在创办的《TOGETHER》就是证明。

  年轻有为的“苦行僧”

  历经多年的“潜伏”,如今汤元彰头顶着很多光环,包括CCTV模特电视大赛分赛区评委;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副秘书长;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;首届泉州市十佳魅力经理人;泉州市创业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……

  很多人惊艳于汤元彰的年轻有为、风光无限,但很多人未曾了解他背后的艰辛过往。

  入职诺奇之前,汤元彰在某报新闻中心做实习记者,当时,为了写稿很是拼命,每天十几个小时,用一部单车遛遍泉州的大街小巷,硬是创下了超过正式记者的优秀月绩。这段披星戴月的磨炼,使现在的汤元彰堪称一部泉州活体GPS——即使在交通最繁忙的时段,也能准确告诉的士司机如何绕过拥堵路段。

  凭着汤元彰的执着和激情,身边的人曾一度认为,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。但短暂的媒体经历抹杀了这个可能。之后,他选择了另一个成长的空间,后来的事情证明,涅之后是重生。

  和许多运用跳槽的手段来提升身价的专业人士不同,汤元彰投身民企后,在诺奇一干就是六年,至今仍在坚守。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忠诚,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转变;一路风雨走来,他不断蜕变,不断成就自己。

  刚刚进入诺奇的时候,汤元彰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。为了快速成长,超时工作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。当时的诺奇还是一个很小的企业,面对困难,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,知道前行的方向。正是年少时心里种下的梦想,让他习惯于把这种状态当成享受,并伴有成就感。

  当时,他创下的记录是,用长达160天的加班加点,连续辗转厦门、广州、南昌、杭州、南京、大连、泉州、福州等地,率领一个此前从未有过类似项目操作经验的团队,成功运作了第九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海峡赛区的全程赛事。

  天道酬勤。这届赛事不仅成为公司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提升机遇——从策划到招商,从公关到评奖,他全程参与,全程领队。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、CCTV模特电视大赛总决赛评委王玉涛对这次比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这个评价的直接后果是,导致汤元彰对此类赛事与品牌推广的结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,并总结出了宝贵经验,目前又投入到另一时尚赛事的策划中。

  才情兼备的“潜伏者”

  除了是诺奇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副总,汤元彰的另外一个身份,是《诺奇·观》等四份企业杂志的创办者。

  品牌推广一向是企业的前沿阵地,作为诺奇的品牌副总,汤元彰一直站在时尚前沿。中国的时尚工业一向是既浮躁又饥渴,人人都觉得一切皆在变化,却说不清到底哪里变了。但汤元彰可以用他那毋庸置疑的语调,告诉你究竟哪些变了。

  并且,他一直在身体力行这种变化。在他主编的企业内刊上,每一个专题都像是当年的革命标语一样,斩钉截铁,酣畅淋漓。“我们都是四川人”“北梦飞翔”“不是创举就是经典”“这三年”,这些,那些,明亮的,深刻的,温暖的,悲伤的,美丽的文字,让深感一切坚守都在备受现实冲击的受众们,则像是找到了能够暂时依靠的东西。

  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,制造这种阅读快感,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汤元彰的个人才情。他敏感、锐利而多才多艺。他沉入生活的本质,理解、感受、沉思、触摸,再点点滴滴的将其映射出来。所以,《诺奇·观》绝不仅仅是一份企业杂志,它是有温度的,有触感的。《诺奇·观》从文字组织到摄影,再到设计排版,都是他亲自操刀。

  他不仅是资源整合的高手,也是一个有着远大目标的“潜伏者”——如同他QQ上的签名:当没找到与潜伏相对应的词汇的时候,那就继续“潜伏”。但是,在一个如此剧烈变化的商业环境中,从一本内刊衍生到四本,并且开辟了一个网络电台,而且依旧有影响力,“潜伏”的成果实在出人意料。

  温情儒雅的访谈家

  私下和汤元彰交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。来自艺术世家的熏陶,再加上他自觉的涉猎,使坐在他面前的谈话对象很容易产生“往来无白丁”的体验——在酒至七分之时仍能听出悠扬古琴传送的是《高山流水》;在觥筹交错后仍能泼墨挥毫,在写下一个“易”字之后,再故意在易字的左侧落下三个墨点。

  但是在他办公室的时候,他基本是以一个采访者的身份出现的。“你最近在忙什么”、“今年有什么打算”是他孜孜不倦的话题。他总是以一种向理想前进者的姿态,呈现出在创业路上的状态。他和业内业外的人士交谈,他们中很多是这个时代的标签式人物,有着独特的个性,代表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不同特质。但是汤元彰却有能力将他们中的很多人,带入到他设立的语境当中,让他们跟随自己的节奏和思绪,将自己的思考和盘托出——他不像是循循善诱,他是直接了当的评论,这种直截了当让你不得不做出反驳。或许,这些被访谈者也在想和他身上的气场作出某种潜意识的对抗。

  但无论对抗也好,妥协也罢,你终究会发现,这个多才多艺的访谈家说的话总是有一定道理的。他比许多人站得更高,看得更远,也更理智和务实。比如,他认为三流的执行胜过一流的创意;比如,他的电脑上储存着一个又一个创业计划,但他清晰地知道,哪一个是现在可以着手的,哪一个是应该先放一放的。

  这样的游刃有余或许是他的职业光环所致,我曾经这样想。但事实并非如此,多么深的积淀才有这样的穿透力,才能这样的从容?与许多同龄的年轻男子相比,汤不刻意追求特立独行,骨子里对风流才子的向往却挡不住他优雅从容的气度。无论何时何地,他总是彬彬有礼,举手投足间尽是温情儒雅。

  转战夜场的“夜游神”

  一个事实是,无论飞临哪个城市,汤元彰的“初夜”一定是在那个城市的夜场。经年累月的“空中飞人”生活,使他完全能够胜任许多城市的午夜导游,而对于这些城市的特色酒吧,更是熟悉到能够如数家珍。

  接到汤在泉州的电话,通常只会在两个时段,一个是双休日的白天,一个是上班日的夜晚。双休日的电话,可美其名曰“论剑”,上班日的电话则是不折不扣的“约战”——午夜的酒吧,你总能看到那位留着短发,蓄着山羊胡的年轻男子,在霓虹斑驳的灯影里推杯换盏。

  与每次到来必开新酒的常客相比,他或许不是酒吧老板青睐的顾客,因为他的皮夹里总藏着一张又一张的寄酒卡,名士、芝华士,或是别的酒。但这又何妨?醉翁之意不在酒,芸芸众生里总有故交新朋前来与他把酒言欢。兴致来时,转战两三个夜场,杯中的琼浆玉液也能在觥筹交错中跳跃出欢快的音符,就连魅影婆娑的舞者,应接不暇的侍者都会给他一个热烈的拥抱,仿佛这样的知己已有千年的积淀。

  更多的时候,汤元彰喝酒的时候有两份心绪。一份在酒,在友,可以意兴盎然;一份却在心头,在脑海,只需三分醉。举起的酒盏中,晃眼的灯光下,他带着三分醉意,看人,看自己,看生活,看世界。在他看来,夜场是一个城市先锋文化的最直接的表达,也是人心最敞开的时候,可以看得更远,想得更多。

  永不停歇的飞行者

  记者一向有种直觉,汤元彰的身上有种迥异于商业本身的独特气质,他身在职场之中,却又极具文人之风。他能够对职场游刃有余,却又能够保持真我,这是极其难得的。

  但是,在与他的交往中你又会发现他用的极少的一个字是“我”,凡是用到“我”的时候,大多是用“汤元彰”这三个字来代替。他似乎更习惯跳出自我意识,站在另一种角度看待事物。这也许也是他能够在这个很浮躁,很多诱惑的社会里,始终坚持梦想的原因。
  正是这种对信仰梦想的执着,他一次又一次的出发,一次又一次飞行,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新的出发,而降落亦然。虽然劳苦、奔波,但其中韵味,唯有他自己能够品尝得到,这将是一份丰富的人生阅历,使其到人之老矣,亦能无怨无悔。

  某种程度上,汤元彰的人生也像一次飞行。与普通意义的飞行所不同的,在于到达目的地之前,这次航班不会有临时迫降或中途经停。

  汤元彰的理想中有着熠熠锋芒,而在锐利的锋芒背后,蕴藏的是柔软的悲悯情怀。他最佩服的人是“标哥”——在“5·12”大地震中首发入川赈灾的“中国首善”陈光标。他想开创属于他自己的事业,且希望在事业有成的时候,能够施展骨子里无比平民的平民情怀,来实现他的普世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