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风采:“凤凰小子”毛光辉:黄永玉先生帮我求学华大

发布时间:2014-07-11阅读:

     被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称为“凤凰小子”的中国画画家、多元艺术家毛光辉,是华侨大学的校友:1987年至1989年,毛光辉曾到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深造。

  “黄永玉先生是我的恩师。我能求学华大,也得益于先生的帮助。”6月24日下午,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,毛光辉如此表达对永玉先生的感激之情。

  原来,和黄永玉先生一样,毛光辉也来自于中国书画之乡———湘西凤凰,这里钟灵毓秀的沃土滋养着这个“凤凰小子”的艺术才性。自小,毛光辉就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,但家境的困难使得他只好走了自学成才的艰难道路。

  转折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。适逢黄永玉先生返乡体验生活,毛光辉央求父母带他拜师,自此成为大师的“关门弟子”。每次大师回乡,毛光辉等一批年轻画家就有机会得先生指点。曾经,黄永玉先生还将包括毛光辉在内的家乡几位年轻画家邀到北京,开设“大师班”,亲自因材施教。近二十余年,黄永玉先生频频回乡,家乡的一批年轻画家则频频跟紧,其中毛光辉是跟得最勤的一个。1980年至1981年,他还曾在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舞台美术专业学习。

  正是在黄永玉先生的悉心指导下,毛光辉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:1974年,其处女作《春满沱江》荣获湖南省首届少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;1979年,他与人共同创作的阳戏《边城雾》的舞美设计,获少数民族舞台美术设计一等奖;1980年,他对《边城雾》再创作,获湖南首届舞台美术设计二等奖;1985年,他设计的辰河剧《莲花仙子》获湖南专业剧团美术设计一等奖;1986年,他任湖南电视台拍摄《山那边》的美工设计,又获中南电视大赛三等奖;1987年,他设计制作的根雕花瓶底座,由中国作为国礼赠送日本,现由广岛市原子弹纪念馆收藏……

  更为难得的是,为了让毛光辉接受系统的绘画技术专业学习,黄永玉先生还特别委托其侄子、二弟黄永厚的儿子黄河帮助毛光辉。正巧当时黄河在华侨大学艺术系当老师,于是就对毛光辉说:“要不你就到我们学校吧。”就这样,1987年,毛光辉进入华侨大学艺术系学习国画。

  “我当时在学校是很有名的,很多联欢晚会、活动都会找我上场表演。”毛光辉在电话中回忆,“因为我是土家族的,能歌善舞。艺术系要是出节目的话,肯定是我上。”而且,“学校的老师对我都很好,比如系里的江松老师,学校搞摄影的缪木老师,还有中文系的一个老师甚至建议我出国办画展。”回忆往事,毛光辉的语气中充溢着感激之情。

  毛光辉更不会放过在华大难得的专业学习机会。每天,他都在画室里画到半夜两点才回去睡觉,周末也在教室里画个不停。“全系里最用功的就是我,不用功就没有我的今天。”电话中,毛光辉的语音斩钉截铁。

  而在华大两年的求学生涯里,毛光辉比较难忘的是几次系里组织的写生实践,其中一次是去武夷山,还有一次是去张家界和凤凰。特别是武夷山那次,让毛光辉印象深刻。“我每天早上拿着一个馒头和一个水壶出去画画,到晚上才回宾馆吃饭,总共画了300多幅画。回来后,我还特别在系里办了一次个人画展。”他回忆。

  1989年对毛光辉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年。这一年,他从华侨大学毕业,并于2月在陈嘉庚纪念堂举办了个人画展,成为华侨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个开个人画展的学生。“我的画展是黄永玉先生亲笔题的字,先生还为画展精选了六七十幅作品。”说起这件事,电话中的毛光辉依然兴奋。

  自此毛光辉一发不可收:1995年,他的画作《山高水长》、《峰高如有色》被法国郭安博物馆收藏,《寒山》被95北京国际中国书画周收藏。同年,他担任电视剧《今秋醉乡情》的美术设计荣获“湖南电视奖”一等奖。1998年,他担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银纪念章的设计和湘西“湘酒鬼”股票发行、银纪念章的设计,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。2004年,其国画《火里凤凰》荣获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美术作品金奖。2006年,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《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个案研究·毛光辉现代彩墨》,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《毛光辉作品集》。此外,近些年,他还多次受邀在日本、法国、美国,以及中国深圳、上海、武汉、东莞、惠州及台湾等地举办画展。

  现在的毛光辉,就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艺创作研究所,是国家二级舞台美术设计师、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、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、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、湘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,还是湘西土家族自治州第八、第九届政协委员,湖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、吉首大学教授。除了国画,他在粉画、抽象画、版画、根雕、舞台美术设计和电视美工制作等方面,都有积极的探索和深厚的造诣。

  谈起今天的艺术成就,毛光辉感谢的是母校华侨大学:“我原来只是中专,是华侨大学让我系统学习了艺术理论、艺术思想之类的东西。学校还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,专程聘请浙江和北京的老师来为我们讲授绘画技能等。可以说母校对我的影响很大。”

    (原载于《华侨大学报》2014年7月1日第761期)